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指实行计算机手段来进行会计业务开展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中职会计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但目前在教与学方面面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不佳,与社会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了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适用性,提出微课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模式构建。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用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市面上的会计业务几乎清一色地实行计算机完成,工作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助推器”,也是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会计人员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进展走向。试想一下,假如专业的培训之后,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却完全不适应工作环境,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思想僵硬,“冥顽不灵”是多么的可悲。因此,只有中职院校彻底从源头进行会计教学的改革方能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型人才。同时,在微课教学模式之下,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也变得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虽然现在的教学理念都倾向于启发式、讨论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仍未消亡,采纳此种教学方式对电算化这种实操性强的课程更是避讳。不同于那些可以发散思维的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很难找到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那么对于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便更加严格。然而,在电算化课程中去启发学生随意联想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并无益处,所以要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大纲选取素材,要同时站在程序员和使用者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而寻出一种适合电算化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思想僵化 纵观现如今中职院校会计教育现状,老师自身思想的局限性是制约教学改革的一大瓶颈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上,老师是权威者,高高在上,不论是照本宣科还是囫囵吞枣都必须根据老师的节奏进行。学生掌握的主动权可谓是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即便是已经具备相当独立学习能力的中职院校学生而言,也逐渐滋生出懈怠和依赖的思想,不同意开动脑筋,大胆思考。中职院校的会计课程教学变成了老师的“天地”,学生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而已。 (三)在教学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