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内部财务的控制与监督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和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务预算制度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企业集团由于对预算不重视,使预算未能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变更预算,造成财务监督考核弱化;有的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缺乏可靠的预算依据和计量标准,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无法执行。 2.财务控制目标多重性 国有企业集团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股东财宝最大化,有的兼有其它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等。还有不少国有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各层级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对国有企业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就为“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将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为了非生产陛资源。同时,各层级领导有着扩大集团企业规模的动机,因此也就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给企业集团带来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削弱了财务控制的力度。 3.财务控制机制缺乏 许多企业集团在决策形成后,对于进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止于年度利润规划。他们满足于制定全年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等几个总括性指标,而不是进一步将决策具体化,编制出据以进行控制管理的月份、季度、年度财务预算,只有到年终决算时才知道预算的完成情况,无法做到事前和事中控制。 4.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企业集团对资金实行分散管理,即便实行集中管理,也是与下属多级法人分散占用资金,人为地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集团内部下属企业的资金大量闲置、沉淀,而另一些企业却资金紧张,大量向银行贷款,使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5.财务控制协同效益差 大多数企业集团将多元化看做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在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却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企业集团内部实施财务控制和监督的措施 1.法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 (1)实施股权多元化治理。企业集团应引入多元股东,特别是非国有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法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为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规范运作制造基本条件,实现企业的真正目标——股东财宝最大化。同时,也可以减少“在职消费”,保证生产性资源的合理使用。 (2)确定产权经营层次。在目前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把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