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华《平均数》教学实录 (请注意他的语言表述)[教学容]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92~94 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进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沟通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师:你们喜爱体育运动吗? 生:(齐)喜爱! 师:假如老师告诉大家,我最喜爱并且最拿手的体育运动是篮球,你们信任吗? 生:不信任。篮球运动员通常都很强壮,就像明和乔丹那样。老师,您也太瘦了点。 师: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不过还别说,和你们一样,我们班上的小力、小林、小刚对我的投篮技术也深表怀疑。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 1 分钟投篮挑战赛”。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竞赛情况? 生:(齐)想!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 1 分钟投中了 5 个球。可是,小力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投两次。假如你是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投中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力后两次的投篮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投篮成绩:5 个,5 个。生会心地笑了)师:还真巧,小力三次都投中了 5 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 1 分钟投中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次都投中 5 个,用 5 来表示他 1 分钟投中的个数最合适了。 师:说得有理!接着该小林出场了。小林 1 分钟又会投中几个呢?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小林第一次投中的个数:3 个) 师:假如你是小林,会就这样结束吗? 生:不会!我也会要求再投两次的。师:为什么?生:这也太少了,肯定是发挥失常。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小林果然也要求再投两次。不过,麻烦来了。(出示小林的后两次成绩:5 个,4 个)三次投篮,结果怎么样?生:(齐)不同。 师:是呀,三次成绩各不一样。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 1 分钟投篮的一般水平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 5 来表示,因为他最多,二次投中了 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