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介诗词艺术表现设计策略 摘要:诗词艺术是一种具有高度感染力的文学表现艺术,带给读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将诗词文学的表现力转换为空间设计的感染力,可以极大地增强空间的场所认同感与体验性。诗词文学中词语的以景喻情、句式的跳跃、凝练的语言以及非常态组合等艺术表现特征,对叙事性空间的场所营造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提炼出四种空间叙事性设计策略:空间隐喻与象征、时空蒙太奇、空间叠印与非常态组合。 关键词:叙事性设计;隐喻与象征;时空蒙太奇;空间叠印;非常态组合 在现代主义迈向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环境的营建已从对功能空间的关注转到注重场所意义的表达。叙事性的空间更加注重人们在场所中的情感体验与场所认同,其设计策略可以从诗词文学的创作手法得到一些启示。“城市空间很难像文学、影视作品那样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由物质形态构成的三维实体和空间不具备通俗的可读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诗歌,其叙事技巧在于遣词造句、隐喻与象征的修辞和主题精神的演绎。”[1]诗词文学的创作手法:以景喻情、句式跳跃、凝练的语言和非常态组合,引介于场所空间的营造,将诗词之情转换为空间之感,提出叙事性设计策略,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体验性与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一、以景喻情——空间隐喻与象征 诗词文学善于以景喻情、托物言志,运用隐喻与象征手法,在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更为形象地表达诗文的主题思想。艾青说过,诗只有通过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持久的魅力。隐喻与象征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设计主题所要表达的抽象意义转化为具体的物体、可感触的东西。因此,隐喻与象征是诗词艺术持久魅力的重要因素和语言特征。隐喻,源于希腊语 metaphora,意为“意义的转换”。起初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运用于诗歌当中。它借助感性形象、物象与景象抒发作者的情思感怀,以形象化的客观物体或景象承载难以言表情感,表达诗文的内在思想与意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借朝雨和杨柳营造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又借朝雨、杨柳生发送别的心绪。首句对朝雨、杨柳的描写是以景喻情,隐喻作者对故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语言学中,隐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形象的客观景物描绘表达主观朦胧深远的意义。英国浪漫主义理论家柯勒律治(Coleridge)将隐喻从修辞论提高到艺术本体论的层次,他认为隐喻不是单纯的修辞现象,而是一种想象思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