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简介北京故宫的介绍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称奉天殿。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己佚。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太和殿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太和殿介绍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殿高 35.05 米,面积 2377 平方米,共 55 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太和殿的内部及外部构造是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在这里,除了奇异的雕梁画栋、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宝外,她的坚固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自太和殿建成以来,遭遇过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坚强的巨人傲然屹立,丝毫不受影响。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畧、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 18 座。日唇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干龙吐水的奇观。殿内更是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室内外梁杭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樺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七十二根罕见楠木大柱支撑整个大殿。太和殿的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 6 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釆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用端、仙鹤和香亭。太和殿不愧是故宫第一殿,更是中华民族的珍宝。太和殿的功能如今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 24 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