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评估剖宫产术后肢体气压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自 2011 年 10 月一 2012 年 11 月,剖宫产术后的患者 1000 例。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 500 例,观察使用气压治疗仪。强化干预组在常规预防下肢血栓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间断肢体气压治疗,常规干预组按照传统方法并叮嘱病人家属对病人双下肢进行按摩。结果:两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强化干预组中显效 493 例,有效 7 例,无效 0 例;常规干预组中显效 452 例,有效 34 例,无效 14 例,两组间差异显著(PV0.05);且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强化干预组(97.3%)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79.8%),两组间差异显著(PV0.05)。结论:以肢体气压治疗为中心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且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有利于提高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关键词:剖宫产术;肢体气压;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剖腹产率在国内外不断上升,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升,因使用麻醉药下肢无知觉,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而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并发症是肺栓塞,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通过使用气压治疗仪减轻了产妇的痛苦,预防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了科室的收入,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 2011 年 10 月一 2012 年 11 月,剖宫产术后的患者 1000例,随机分为强化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 500 例,年龄在 20-39 岁(29+_10),体重 50kg〜75kg(62kg+-13kg),首次剖宫产 200 例,二次剖宫产 300 例;麻醉情况:硬膜外麻醉 480 例,全麻 20 例,其中 476 例使用静脉止痛泵,手术时间 1h〜2h,术后常规给予抗炎,促宫缩治疗 3〜5 天,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常规干预组:本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抬高患肢 30-45,以增加静脉回流,采取间断肢体按摩,每次 30min,2 次/d,疗程 5 天。1.2.2 强化干预组:本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间歇气压治疗仪,术后产妇送回病房平卧,用压力腿套包裹双下肢,充气末腿套压力定为 35〜45mmHg,每次治疗 30min,2次/d,疗程 3 天,治疗期间并给予以下的护理措施:(1) 基础护理。对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巡视,若患者身体出现了疼痛、麻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