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种刺法腧刺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经刺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络刺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分刺这是指针刺直达深层肌肉的一种方法,用来治疗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古人将深部近骨处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称“分刺”。用此针刺法针刺环跳秩边穴等,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素问•调经论》中说“病在肉,调之分肉”,即此意思;《灵枢•官针篇》讲:“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大泻朿这是一种用铍针切开引流,排脓放血的刺法,所以称之为“大泻刺”。目前此法基本归属外科范围。《灵枢•官针篇》说:“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毛刺这是一种浮浅刺法,用以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现在各种特制的皮肤针,如梅花针等,大多是受此种刺法的启示改进而成。如临床上所见的“皮神经炎”所致的局部皮肤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疗,效果满意。正如《灵枢•官针篇》说的:“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巨刺这是一种左病取右侧的腧穴,右病取左侧的腧穴,也就是在健侧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经脉在人体上交互错综,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阳皆左右交会在督脉的大椎穴,足之三阴也都左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