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 -----------------------日期: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与防治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水泥砂浆地面应用最广泛,但假如使用材料不当、施工方法不规,就容易产生裂纹、起砂、脱皮、麻面和空鼓等质量通病。笔者根据工作经验与探究,就如何避开上述质量通病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造成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 1、地面开裂和空鼓原因(1)自身原因 1)当温度由高变低时,往往会产生温度裂缝。所以大面积的地面必须分段分块,做成伸缩缝。2)水泥砂浆在凝固过程中,部分水分与水泥经化学反应产生胶状体,另一部分水分蒸发掉,使体积缩小而造成地面收缩裂纹。3)地面终凝时和养护期间,强度不高,如此时受到震动则容易造成开裂。高层建筑立体交叉作业不可避开,在地面未达到一定强度时就打洞钻孔、运输踩踏,都会造成开裂。 (2)施工原因1)基层灰砂浮尘没有彻底清除、冲洗洁净,砂浆与基层粘结不牢。2)基层不平整,突出的地方砂浆层薄,收缩失水块,该处易空鼓。3)基层不均匀沉降形成沉降差,随着沉降差的不断增大,就会产生裂纹或空鼓。4)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一般地面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 1:2(水泥:砂子),假如水泥用量过大,可能导致裂缝。(3)材料原因对水泥、砂子等材料检验不严格,砂子含泥量过大,水泥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或存放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使水泥砂浆地面产生裂缝。 2、地面起砂原因(1)搅拌砂浆时加水过量,或搅拌不均匀。(2)表面压光次数不够,压得不实,出现析水起砂。(3)压光时间掌握不好,或在终凝后压光,砂浆表层遭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起砂脱皮。(5)使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过低,造成砂浆达不到要求的强度等级。 二、地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 。2、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与泥砂,并将突出表面的水泥与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 3、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洁净。4、按常规控制配合比并执行操作规程(如砂浆搅拌一定要均匀等)。5、初凝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 3 次为宜。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早了压不实;晚了压不平,不出亮光。6、加强养护。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是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开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 10d 为宜。屋面出入孔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