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本科人才能力特征的调查与讨论吴智泉(联合大学 100101)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讨论与教学中,对应用性本科人才培育的理论讨论较多,但是缺少数据支撑和调查讨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家长与企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容主要包括“通识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基本素养”等方面,分析概括出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四个层次的主要特征。关键词应用性本科 人才培育 模型 作者简介吴智泉(1975- ),男,乐亭人,联合大学应用性高等教育进展讨论中心,助理讨论员,讨论方向为应用性高等教育备注本文系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2024 年重点课题《首都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育模式的讨论与实践》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 ADA09045)一、经济进展呼唤更多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到 2024 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 3105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6.5%,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有 2723 所[1]。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的过程,是应用性高等教育快速进展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进展对人才需求类型不断变化进展的过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含多种类型和层次,以人类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作为人才分类的标准,人才类型大体上讲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发现和讨论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一般来讲,前者称为学术讨论性人才,后者称为应用性人才。“应用”的概念本身比较宽泛,“应用性人才”包括的围也比较广,如在工业领域就有工程设计型、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技能操作型等,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进行培育。在我国,培育工程设计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工程教育早已进入普通本科教育体系,培育技能操作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近些年中也获得了较快的进展。而培育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性本科教育则刚刚起步,亟待深化讨论。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把自身定位在进展应用性教育,培育应用性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进展服务的目标上,这里的应用性教育,更多的表现为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本科教育。我国经济进展对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人才需求正越来越多,客观上,对高等教育的进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要求高等学校输出更多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同时也推动高等学校在办学目标、培育模式方面深化改革、适应形势进展的需要[2]。二、应用性本科人才能力特征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在当前高等教育讨论与教学中,对应用性本科人才培育的理论讨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