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育体系构建探究摘要:高校可以利用专业校友资源以业界真正的媒体为创建标准,打造适合专业建设进展的平台,师生校友共同参加媒体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之中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育。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培育;特色一、引言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 2024 年在当时的中文系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共招收了 8 届学生。几年来,我院加大专业建设,通过调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收集学生的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但实际的人才培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老师理论能力有余而动手能力欠缺,缺少师生共用的专业实训平台,因而专业的进展不能适应旺盛的广电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问题的症结发现,从专业建设进展实践来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尤其重要;随着新闻媒介进展的需要,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由较单一的能力提高到媒介融合能力要求,由实践能力提高到实战能力要求”。[1]因此,在专业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相关高校应将提高师生实战技能放在首位。但是在实际的专业建设中,囿于成本控制,高校一般倾向于带学生到媒体各部门见习,或者在课外建立工作室,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实践。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专业见习,无法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有很深刻的体验。同时,课外工作室中师生对教学容的把握是理想化的,更多是出自对实际项目的模拟,法真正使课堂教学自身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据统计,我院文化与学院拥有民间刊物《星湖》报,创刊 14 年来,这里走出了数以百记的大批文学、新闻好手,且大都供职于成渝两地的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其中最为著名者,如《星湖》创刊人、任腾讯大渝网副总经理的采兵,任沙坪坝区新闻中心电视部主任的杜术林,任卫视主任记者的邱朝举等。笔者认为,高校本身就可以利用专业校友资源,以业界真正的媒体为创建标准,联合创建媒体,打造适合专业建设进展的平台,师生校友共同参加媒体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之中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才培育。以我院为例,可以打造《星湖》报、《星湖》创作社、《星湖》网三个专业平台,将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育融合于专业平台之中,实施真实的专业项目制,师生直接与业界接触,参加行业企业第一线最真实的实践活动锻炼,同时又可以顺势整合《星湖》校友资源,实现专业的拓展与延伸。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改造的必要性1. 培育“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