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播电视文艺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文艺研究论文_第1页
广播电视文艺研究论文_第2页
广播电视文艺研究论文_第3页
广播电视文艺讨论论文 近几年参加各种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活动,听评的广播戏曲、广播文学、小说连播、广播曲艺、广播综艺等节目不下数百。也涉足电视文艺,如电视戏曲、电视音乐、电视散文、电视综艺等。沉下心来,不免有所思考。本文重在点评广播文艺,但广播电视不可全然分家,故而也兼及电视文艺。 喉舌与媒体 “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 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50 年代初,广播队伍初建,归属于新闻宣传口(中宣部),而不是文化艺术口(文化部)。电台强调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广播是媒介和工具。当时新闻类、文艺类节目被称作“新闻广播”、“文艺广播”,还没有“广播新闻”、“广播文艺”的提法。假如说新闻节目是报纸的“有声版”的话,那么文艺节目便是社会文艺的“录放版”。文艺编辑有两大任务:一,政策把关;二,编、播、录、放。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加以筛选,进行广播化处理。因此,他们尽管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关键角色,却属于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标榜,也不标新立异,只是当好配角。就“广播文艺”而言,这种为人作嫁的节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点被动。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 年 10 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 这个方针 50 年代初胡乔木曾经提出过,含义不同。当时主要指广播事业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编辑和节目制作队伍,免得只是报纸的传声筒。80 年代重提,队伍已经壮大,设备不断完善,除了广播以外,还出现了电视,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摆脱报纸、杂志那种文字印刷,人工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显示音像俱备、电波传送、迅速及时、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开创一条自己的进展道路。 1982 年 5 月,广播电视部正式成立。第二年 3 月,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部长吴冷西强调: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自己走路”方针的补充和进展。 “自己走路”有这样一些迹象: ——80 年代,“广播新闻”自成体系,不限于报纸有声版的“新闻广播”。 ——80 年代,“广播文艺”开始探究,区别于录放版的“文艺广播”。 ——80 年代,“电视文艺”大行其道,电视散文、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