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 气质: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上的差异,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上的表现。 P9 性格特点:对现实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P9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 P9 个性倾向性:制约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P11 个体消费行为: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P12 潜在需要:未被意识到的需要。 P16 访谈法: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的方法 。 P17 问卷: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 P17 问卷法: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讨论,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P19 封闭式:让回答者从所列答案中进行选择。 P20 开放式:让回答者任意填写答案,不作限制。 P20 自由回答法:回答者自由填写内容。 P20 投射测验法:给被试对象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被试对象加以解释,从他的推断中推断他的人格特点。 P21 造句法:给被试对象不完整的句子,让他把想好的词填进去,以造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 P22 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讨论,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 P22 自变量:讨论所用的刺激。因变量:实验中拟测的指标。 P22 实验:检验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说明关系的性质。 P28 注意的过滤器说:有机体有着许多彼此分离着的神经通道。它们对于外界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行着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或堵塞住),以免大脑负担过重。因为,大脑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限的。这种理论的要点,就是把注意看成一种信息的过滤器 P30 注意: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P34 一致性理论:人有一种驱力促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它,减少失谐的一个机制:有选择的寻求支持信息或避开不一致的信息。 P43 对比:对象与背景差异的特性。 P47 悬念广告: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进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P47 定向活动:始发的悬念广告根本不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形成了一种动机,趋向于对该系列的下一次广告。 P51 感觉:当刺激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