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与艺术的关系“踌躇满志,俯视天下”和“天下至爱,一‘王’情深”,两句均为芙蓉王的候选广告词,哪句更好?绝大部分人认为后一句生动有趣,因为一往性情深的“往”与一“王”情深的“王”,有谐音之妙,一语双关,加之天下至爱的“爱”与后面的“情”前后呼应,一脉相承,更显得这句广告词的情趣盎然、精致完整。而“踌躇满志,俯视天下”只是一般性情态描写,没用艺术手法,味道平平,自然比不上“一王情深”有滋有味。问题就出在这里,假如从艺术角度看,“一王情深”的确给人艺术享受,假如从广告的角度出发,“一王情深”发挥出来的作用力是缠绵悱恻,情意绵绵,很女性。而芙蓉王的形象内涵是唯我独尊、王气十足,很雄性。显然,广告词与品牌阴阳不谐,相互抵触,不但不能强化,反而削弱品牌形象,对抽芙蓉王的人也不能产生“顺应联想”,发挥不了心理积极积淀作用。因而“一王情深”单独以艺术而论尚为成功,以广告来说多有不妥。“踌躇满志,俯视天下”一句虽然朴实无华,却把拥有芙蓉王的人的心态表现得纵使惟妙惟肖,把他骄傲得志的神态勾勒得跃然纸上,王者就是这种感觉,王者就是这种气慨,因而此句不仅有吸引人拥有的诱惑力,还有拥有后更加喜爱的支持力,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心理都起着积极强化作用,可见,以广告而论,它是很成功的。我们设计的是广告词,不是“艺术词”,是做广告,不是玩艺术,所以,“踌躇满志”比“一王情深”的销售力大很多,企业的目的不就是多销产品吗?我们专门讨论广告与艺术的关系,是因为在企业界、在广告界,以至在“常烟”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把广告当作艺术,或将艺术视为广告,把完全有别的两种东西混为一团,真枪实弹的广告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艺术品,而花花哨哨的艺术品却代替了广告,以至广告被折腾的面目全非,几乎不能发挥广告作用,失去销售力量,消费者对广告啧啧赞扬,对产品却无动于衷,真正的目的被抛在一边,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而我们有必要澄清广告与艺术的关系。 我们从广告的起源分析。人类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了物物交换,比如用一只羊换一斗米,这是最原始的交换,交换时一方或双方有所“迷惑”,或者一斗米太少可否添一升两升?或羊瘦,可否用另外一头肥硕些的?双方为了达到合理就要用手势、用语言解释。“我的米不少了,别人都是九升我是一斗啊”,米贩子说。“我的羊还瘦么?比别人都大呢”,羊贩子说。两个贩子各说其好,把米或羊的好处明明白白告诉对方,这就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