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四大广场运营策划报告前 言广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川北要塞,素有四川的“北大门”之称,市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千佛崖和皇泽寺摩崖造像、古栈道等景点闻名海内外。城市经济进展快速,功能日益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建设进展快速,市政公园、湿地公园、市政广场的建设使市政基础配套逐步改善。各大市政广场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广场不仅为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了一个好的休闲去处,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广场在其配套、绿化、动线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各广场的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与调整,以发扬广场优点改善不足,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其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健康稳定快速的进展。第一章 广元市基础资讯梳理第一节 历史沿革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讨论所在广元市城郊张家坡、邓家坪和朝天区中子镇营盘梁考古发掘证实:旧石器时代末,广元境内已有先民栖居生息。 西晋改为晋寿县。东晋太元 15 年(公元 390 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县治所在今市城区),又置晋寿郡,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北周沿袭未变。 隋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唐复改义城郡为利州。总管府仍置。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 宋代,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元代,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至元时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宽阔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 明代,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 1933 年至 1935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当时广元县境(含今旺苍县)建有六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根据地后期的政治、军事和后勤供应中心。 1949 年 12 月 14 日、15 日广元、昭化解放。1950 年 3 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辖昭、广、剑、青、平、北、江、旺、苍、阆 10 县。1953 年 1 月改名广元专署。同年3 月合并绵阳专区。1959 年 3 月,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 1986 年 2 月 8 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广元省辖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