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发布时间:2024-01-01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一)地质环境特点 省位于南岭以南,南临南海。东、北、西三面与、、、等省(区)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境山地、丘陵广布,海拔 500m 以上的山地约占 31.7%,丘陵约占 28.5%,台地约占 16.1%,平原约占 23.7%。根据全省地质环境和成灾特点,可划分为粤北中低山丘陵倒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为主地质环境区;粤东低山丘陵倒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环境区;粤西低山丘陵倒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环境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软基沉陷、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环境区;沿海台地平原软基沉陷为主的地质环境区;雷州半岛台地平原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的地质环境区(图 1)。其中低山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多发的地貌类型。 北回归线横穿我省中部,全省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全省平均降水量多在 1500~2000mm(图 2、图 3),南岭南侧的迎风坡佛冈一带降水在 2000mm 以上。但时空分布不均,每年 4~9 月为雨季,占全年雨量的 80%以上。6~10 月是台风影响本省的主要时期,台风常伴随暴雨、特大暴雨,形成以佛冈和的暴雨中心区。在山区,暴雨常诱发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加之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和其它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使原本比较脆弱复杂的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导致粤北、粤西和粤东地质灾害频发。 (二)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特征 1、倒塌、滑坡、泥石流 倒塌、滑坡数量较多,分布几乎遍与各市,规模大小不一;泥石流较集中地分布于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虽数量不多,但规模较大,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据本省已有资料统计,具有一定规模的倒塌、滑坡、泥石流共 1055 处。其中,倒塌 484 处,滑坡 528 处,泥石流 43 处(附表 1)。 (1)倒塌、滑坡 对我省造成灾害的倒塌和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铁路、公路边坡、部分乡村、河流、水库边岸、矿山、采石场与建筑施工场地等。倒塌、滑坡的突然发生,常破坏铁路、公路,威胁交通安全,堵塞和淤积河床、水库,破坏矿山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近 10 多年的不完全统计,倒塌造成致死 224 人,致伤 68 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8284 万元;滑坡造成致死 53 人,致伤 51 人,直接经济损失约 14403 万元。因此,倒塌、滑坡是造成我省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铁路沿线倒塌、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