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学习法在中学历史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多次的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旨在全面推行素养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成为了课堂的新要求,因而在课堂中引入发现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恰当教学方案。 【关键词】发现学习;教学方法;课堂应用 一、发现学习的必要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从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契合转换为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能力的培育。这也就使得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注重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新课程改革中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化探究,提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学习能力的培育和评价。”这就对老师及学生都指出了历史学习的方向。一方面,老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另一方面,学生要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在猎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学习必须是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在自身预期的牵引下,主动参加,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因而,为了实现对学生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育,在历史课程中引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可行性方式。 二、发现学习法概述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法。那么何为发现?他将其定义为“并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而且还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学习就是“以培育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既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通过老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的学习情境,而自发的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得出结论或者规律,学生自发参加整个学习过程。发现学习的目标是进展学生探究化思辩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的将已有知识与内容同新发现的内容结合起来,并且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而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创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发现学习的课堂应用 那么发现学习的理论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又是否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