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的工期计划一个成功的项目管理,其必定也是成功的时间管理。而项目工期的拖延,即便其质量优异、成本低廉,也可能由于时间的滞后而变得不再适宜。因此,项目的时间管理(工期问题),一直被视为与质量、成本同等重要的核心目标之一。美国著名的项目管理专家 Harold Kerzner 曾在他的名著《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七版)中明确指出,时间管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让人们知道确实存在时间管理问题并存在解决之道。根据项目管理的理论,项目管理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费用和质量要求之下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相关活动的总和。项目管理的环境极为复杂,总是有大量的会议、书面报告、冲突解决、持续的计划、变更、再计划和沟通管理、危机管理等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关键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而要想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的前提,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工期计划制定也称为工期计划编制或工期计划开发,这个过程主要在项目活动定义、项目活动排序和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基础上,综合各个项目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最终活动顺序以及工期和所项目网络图活动工期估量资源需求( CM )资源描述日历约束( SM )假设( SM )提前和滞后风 险 管 理 计 划( RM )活动属性数学分析( CPM , GERT , PERT )工期压缩(赶工,快速跟进)模拟资源平衡项目管理软件编码结构项 目 工 期 计 划( CM , RM )支持细节进度管理计划资源需求更新工期计划制定需资源来确定项目的总体工期计划。项目工期计划的开发必须在制定成本预算过程之前完成。项目工期计划制定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工期计划制定的依据 1)项目网络图; 2)项目活动工期的估算; 3)项目的资源要求和资源描述; 4)项目日历和资源日历; 5)项目的各种约束和假设; 6)项目活动的提前和滞后; 7)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8)活动属性。 一、项目工期(时间)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的时间管理,其基本原理在于动态控制。 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对项目实施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搭接关系根据总的时间目标(要求)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编制计划并加以实施,监控和调整,直至项目完工。对项目进行时间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要求下交付使用或提前交付使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技术条件、资源供应、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