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监测点的布设2.0.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 3 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 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2.0.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 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2.0.3 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与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个监测孔。2.0.4 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 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 2m 处。2.0.5 锚(杆)索拉力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 1~3%,并不应少于 3 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2.0.6 支护桩桩身力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 1 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 3~5m。2.0.7 支撑力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 3 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 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与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 2 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 1 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