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的微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工科专业课程着重培育学生关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知识,识别、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学内容兼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为了突破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点融合的教学难点,加强培育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西南石油大学《城市配气》课程为例,我们选取了三个重难点内容开展微课教学实践,配合线下教学进度同步实现线上运行。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下一步的微课教学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专业课;微课;教学;城市配气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本科生的培育要求是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识别、表达、讨论和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要求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进展需要,提出的以学生培育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OBE 理念)的合格性评价。专业课教学是培育工科学生识别、表达、讨论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兼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在 OBE 理念的指导下[1-2],如何突破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点融合的教学难点,是提升工科专业课教学效果面临的难题。《城市配气》是西南石油大学为油气储运专业本科生所设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 32 学时,实验 8学时,该校油气储运工程是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全面介绍城市配气系统的组成、主要工艺及设备、主要设计原则、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城市天然气调压与计量、调峰与储存、LNG 及 LPG 的运输与储存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毕业后能承担城市配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目的[3-4]。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开设的《燃气输配》课程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是相似的。该课程教学内容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流体力学、热力学、仪表与自动化等多门基础课程密切相关,如何突破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点融合,是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受学时数限制,部分重难点知识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细致的讲解,因此有必要借助新兴的技术加以辅助教学。微课通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视频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5-6]。为此,以天然气压缩因子、天然气调压站及装置、季节调峰所需储气容积计算三个重难点知识为例,开展微课教学实践,并开展教学效果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