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育人模式讨论 一、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解析 高校的第二课堂,即大学生在学校相关组织或老师的指导下,在第一课堂教学课时以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展技能、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平台,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在形式上,以学术沟通、主题实践、文艺活动、学科竞赛、创业园项目、实习实训等为主。高校第二课堂受时空的限制较少,具有开放、灵活的特征,对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起到的是实践育人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运用,从而检验知识学习效果,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本文从意识培育、行为培育、能力培育三个方面对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环节进行分析。一是意识培育。计划行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诸多理论已经证明,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唤醒,是让学生自觉实现从“他育”到“自育”的过程。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意识培育与第一课堂一样,放在首要位置。二是行为培育。行为一般为意识主导下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馈促进意识的改变。行为培育是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的根本。第二课堂的本质还是希望学生将头脑中的意识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即我们所说的具体实践。三是能力培育。能力培育是第二课堂育人环节的落脚点。通过意识和行为培育,增加学生参加实践的次数和质量,帮助学生从中习得实践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方法,最终实现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类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实践育人框架构建 (一)目标及主要措施。通过第二课堂的组织开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目标。具体包括创新创业意识觉醒,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的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水平的增长。主要措施包括意识教育、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检验三个环节。其中意识教育是基础,也是整个框架构建的基点。专业训练是核心环节,必须严格根据人才培育方案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实践能力检验是保障,是论证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合理性的必要条件。(二)框架构建。在意识教育方面,首先传统的正能量教育,即我们一般而言的思想引领的内容,要求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教育,实现唤醒工程,使学生能够从“他育”逐步走向“自育”,通过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打上健康、向上的生命底色,让学生明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