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饱和度量化管理办法做好企业的工作饱和度量化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解决各部门经理的利益驱动问题。只有各部门经理主观上真正需要人力资源部门配合他们做好这项工作,并希望通过此项工作提高部门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那么工作饱和度量化管理工作才会有成功实施的可能。企业因管理需要出台的每一项制度和政策,本着协助被管理者更加顺利地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进展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被管理者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而制定的,而不是为了高管层更加方便地修理对方。善意引发合作,强制产生抗拒,毕竟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凝聚人心的措施达到制造企业最大化价值的目的,而不是胁迫对方在权力高压下无可奈何地就范。 人力资源部门配合各部门经理实施工作饱和度量化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放在协助部门经理改进部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而不是主要将这种管理措施作为高管层监督部门工作的手段上面。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使用暗中调查的方法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信息收集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可以产生低成本、反应快速、急功近利的效果。但是被管理者一旦知情将会产生强烈的抵触逆反心理,无疑这会给人力资源部门未来的工作增加困难。一、生产部门测量与制定工作标准办法制定工作标准的关键是在正常的技能发挥前提下,定义“正常”的工作速度。标准时间测量方法比较适用于生产型岗位,对于技术岗位、机关及服务性质岗位并不完全适用。所以,对于以上这些岗位,标准时间测量方法仅处于辅助地位。制定工作标准时间主要作用1、以工作标准时间为依据,根据生产对产品的需求制定人员计划和设备计划,包括设备投资和人员招聘的长远规划。2、以工作标准为基础,可以建立产品的成本标准,确定产品价格,决定自制还是分包等生产运作战略。3、合理推断员工个人工作量饱和度及工作绩效,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4、通过工作标准分析,明确从事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计划内容。5、减少弄虚作假,减少部门领导个人意志随意性,建立部门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6、合理降低运营成本,有效发掘生产潜力。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制定工作标准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鼓舞员工有更高的产量,但这样容易产生忽略质量的倾向。对于产品质量可以明确度量的岗位比较容易控制,但是有些企业中有许多岗位的产品质量当时是难以明确测量的,对于这部分岗位工作在进行测量时需设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办法。2、假如制定了工作标准,员工为了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