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1.①“仁” 仁者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如何实现仁?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克己复礼 (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周礼)具有保守性2.政治主: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3.哲学主:对鬼神敬而远之 (把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人本主义思想)4.教育主: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管教限制)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④学习态度“实事”“当仁不让于师”影响: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大一统之后不断改良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复礼思想具有保守性,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所以并未受到太多重视。3.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孔子的政治主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日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思想主:1.哲学思想:①“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法道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主“守静”)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无为不是不作为)(小国寡民)(惠民政策)影响:①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② 老子是我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社会背景:1.经济: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进展,封建经济迅速进展2.政治:宗法分封制的原则被破坏。3.思想文化: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提供舆论阵地。(得益于孔子办私学)4.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促进文化的觉醒。5.根本原因: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思想主:①“仁政”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② 人性本善说。③ 提倡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影响:1.《孟子》称为四书之一 2.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之一思想主: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2.主“性恶论”3.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影响:1.被视为儒家异端 2.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3.战国时期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