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空间设计探讨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进步,我国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健全,形成了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模式并存的局面。而受到传统生活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仍成为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但是,现代住宅在室内空间布局及细节处理上普遍存在着适老化设计缺失的问题,给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诸多不便,也不符合现代居家养老进展趋势的需求。因此,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探究居家养老室内空间的适老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的身心特征 老年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大系统的生理机能逐步退化,而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也必定导致其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1.感知与运动系统衰退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的衰退是老年的主要生理特征。感知系统衰退表现为老年人自身的视力、听力、嗅觉、触觉、记忆力等功能的降低。如对色彩、声音等敏感度的衰退。运动系统衰退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肢体运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老年人的自主活动能力下降,给自身及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2.心理状态的变化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变化既有源自生理变化的直接影响,又有情感的特别需求。由于生理能力的降低,导致老年人更趋于群体活动,与人交谈、被人认可的心理诉求越来越强烈。在追求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一定的自卑心理和自闭心理,呈现心理健康的隐患。 二、居家养老室内空间设计理念 现代住宅的空间设计往往仅是满足一般性的建筑法律规范要求,然而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的关注度则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室内空间设计的适老性较差,并未真正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点及需求出发去对空间进行布局规划。因此,只有从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手,对空间设计理念加以细致讨论,才能真正营造出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1.老人优先原则。老人优先原则首先表现在强调户型规划中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具体通过空间的位置、区域面积的规划、不同类型空间的划分、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的布置等要素相结合的设计方式来实现。优先原则正是基于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充分尊重与理解,在户型布局与室内空间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也围绕着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一根本方面而展开,将老人作为设计服务的真正主体来对待。老人一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势使其在生活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