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漫画与心理学论文 一、少女漫画的概念 少女漫画一般是指以 9 至 17 岁的少女为主要读者的漫画。少女漫画的起始一般公认是 1953 年在《少女组》上连载的《蓝宝石王子》,手冢治虫提出了漫画创作应该根据不同的人群需要选择不同漫画取向的观点,并创作了这部“面对女孩子的作品”。这是日本漫画进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青少年心理特点 1.青少年情绪情感进展特点 初中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各方面都开始成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感非常丰富,情绪波动较大,两极性的表现明显。但是独生子女往往感情匮乏,社会竞争加重了心理冲突,传播媒介促使了其思想感情的复杂和早熟,使他们迫切需要倾诉的对象和途径。他们将美术活动作为心理动力,自然而然地将想法倾注笔底,表达内在的气质特点,流露一种情绪和心态。文饰性的特点也帮助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用曲折、简洁、隐晦的方式表达感情。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特征,使得青少年的内心活动十分丰富,但是表露出来的很少,许多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都不愿向别人吐露。学生会通过在日记或信中插图、制作装饰画或布置小摆设、描绘贺卡馈赠亲朋好友等途径诉说少男少女的情怀,这是一种隐秘、复杂、深沉的语言,以女学生为甚。临摹和绘画少女漫画能让她们找到精神上的陪伴,也能辅助她们从一定程度上诉说自己的情感。 2.艾尔金德的青春期社会认知进展观 青春期的思维模式带有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这包含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两个方面。青少年会通过想象描绘出关于自己命运和个人形象的故事,青少年也非常关注自己,认为周围的人会像观众一样凝视她。少女漫画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跌宕的故事情节和华丽的画面风格很容易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故事,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幻想着自己也是漂亮的少女,也能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学生所绘制的少女漫画都会带有一定的自我主义倾向,从人物的形象到场景的绘画,表达的都是以自我为主体进行的想象。 3.对于同一性的追求 青少年关注“我是谁”,也考虑“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和“我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努力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许多青少年便将漫画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参考对象,在动漫展场里会常常看到许多青少年在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动漫人物,或许这些人物的精神特征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克服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的同一性也伴随着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三、分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