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突发事件舆论体系的建立 如何正确地引导新媒体舆论,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笔者尝试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变“堵塞”为“疏通”,公开为先,主动辟谣,直面矛盾和问题面对网络热议的负面信息,不少地方政府往往采纳“拦”、“堵”、“截”的办法。这样的做法,与信息快捷传播的新媒体时代已不相适应,政府不仅会丢掉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还会失去难能可贵的公信力。只有直面问题,主动辟除谣言,发布事实真相,及时加强舆论引导,才能取信于民。面对龙江河镉污染这次突发事件的发生,柳州市政府没有遮遮掩掩,而是选择了信息公开,通过纸质媒体、电视媒体、手机短信、微博、网络论坛等传播媒介,及时向广阔市民澄清断水谣言,并实时更新水质监测数据,引导市民作出理性推断。在柳州市民常去的各大论坛,陆续发布了“柳江最新水情”、“柳江河水镉污染防治小常识”、“关于禁止取用柳江露塘断面以上受污染河段河水作为饮用水的通知”等多篇帖子,将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柳州市疾控中心等官方的声音及时传递给公众。仅仅几天时间,“柳江最新水情”这个帖子的点击量就达到 71243 次。政府的坚决态度和得力措施,不仅为广阔市民客观了解实情提供方便,也为市委、市政府及时应对处置污染事态的进展赢取民意主动,更是控制了局面,稳定了民心,使社会秩序正常,彰显了柳州政府的责任形象和公信力。我们有理由信任,只要坚持客观事实、公开透明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能够让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一定可以让众人信服。宜“快”不宜“拖”,第一时间抢到话语权,不让“微言”成“耸听”“危机”是情况恶化与转化的分水岭,而应对危机的态度则是促进危机向哪个方向转化的催化剂。发生在新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不再是媒体先报道给社会,而是社会先提供新闻给媒体。偌大的网民群体,就是潜在的新闻通讯员队伍,你不报道,别人也会报道。新华社前总编南振中曾说:“只有不发布或迟发布而造成被动局面的典型案例,至今尚未找到因为及时发布新闻信息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例”。因此,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在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抢占舆论先机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发声,给公众“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不求全,只求快,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舆论主动权;消除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恐慌,稳定人心,使“谣言止于公开”,接着实行连续报道的方式,跟进事情进展变化,占领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