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族与艺术音乐的区别 一、二者的本质属性 (一)艺术音乐艺术音乐是一种制造性劳动,充满了活力与制造性。它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根据美的规律创作出来表达身心感受的一种实践。它的本质特征是超越使用价值的非功利性与供人欣赏的目的性。它与民族音乐的脱离,也是民族音乐自身进展的结果。欧洲基督教音乐就是艺术音乐的源头,之后,“克劳苏拉”圣歌的组织新方法,标志着个人作曲模式的开始。直到 13 世纪,音乐才有了“定量乐谱”。经过了很多流派的出现与消亡,欧洲音乐终于在 16 世纪末开创了带着功利目的和“众人历时”制作模式的民族音乐,让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 世纪之后,维也纳古典乐派创作的作品逐渐成为了音乐作品的典范。观众的听觉审美的关注点也从音乐的演奏转移到了音乐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说,艺术音乐的进展史是以作曲家为进展主线的。 (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地域特点十分鲜亮,不同的作品之间都有着风格与形态上的极大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几乎不可能通过对民族音乐风格和心态的定位来确定它的真实内在。因此,民族音乐本质属性的归纳,只能从它的产生原因以及形成方式上来寻找答案。站在民族音乐产生原因的角度上看,音乐是人类交往的一种工具或是辅助行为,功力目的明确。比如唱给心上人听的山歌、小调,用于祭祀中的雅乐等,这些音乐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更偏向于文化特征而不是艺术特征。但是民族音乐并不会因此而被贬低,反而是它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被发掘了出来。 二、二者的关系 民族与艺术音乐之间相互依存,关系非常密切。第一,艺术音乐的律学、乐学、歌唱形式均来源于民族音乐;第二,艺术音乐的新理念进入到别的地区或民族后,其作品会被当地的民族音乐所演奏,而艺术音乐也可以将民族元素作为创新素材。艺术音乐有了确定的模式以后,就迅速传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与种族,然后与各种音乐模式发生融合。艺术音乐的理念与技术之所以可以被广泛的接受,原因是艺术音乐可以与地方上的本土音乐很好的融合,并运用其理念与技术进行自身的创新,创作出民族风格浓郁的艺术音乐作品。而且这些作品也可以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不管是西方音乐还是艺术音乐,最终的核心目标都是创作出被人喜爱的音乐作品,而它所使用的创作方法并不重要。现在有很多人都将“民族音乐”误解为本民族的艺术音乐,这种现状很容易让人以为本土创作的艺术音乐与西方的艺术音乐是完全不同的对立音乐形态。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