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间年画的图式意义 摘要:年画艺术孕育于汉唐文化高度进展的过程之中,“门神画”在汉代的出现,形成了年画艺术的雏形。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文章针对民间年画图式题材所蕴含的意义,分析了以动植物为代表的民间年画的图式意义。 关键词:民间年画艺术图式化题材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贴年画作为一种精神寄予,在过年的环节中,变成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因为年画是可视的、直观的一种绘画,它可以包含很多内容。人们把自己对新一年的希望或祝福,描绘到年画中。年画不仅成了人们希望的寄予,同时又是人们追求理想生活的再现。当然,年画不仅仅是些吉祥画,还有一些“门神”“财神”以及“房门画”。当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年画,贴到房门上、炕头上时,屋里屋外顿时焕然一新,平日沉寂的生活,顿时荡漾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在这些题材多样、色彩绚烂的年画中,人们宣泄着自己的愿望与感情。所以,过年贴年画成为中国人特别的一种传统习俗。 民间年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一种自发的群众艺术,它的产生是受民间祈喜、纳福心理支配的,然后由一些拥有绘画技巧的民间艺人自发地绘制出来的。当然,这些年画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是纯粹因为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民间年画有着广阔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进展,图式化题材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 一、民间年画的宗教起源 年画艺术是随着过年这个风俗产生和进展的,其图式化题材的形式和风格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创新。年画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制造,在众多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很多资料显示,民间年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据唐代杜佑《通典》与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等所详载,“人们对年画中两个重要种类门神、灶神的崇信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在商周时代,祭神包括门神、灶神在内的‘天子七祀’,已成为定制,并纳入了典章制度的理论核心——‘祀’中,成为上至天子、诸侯,以及庶民阶层顶礼膜拜的宗教祭祀活动。” 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冷暖及日月星辰的变化都不理解,思想上存在一种神奇感,认为农牧业的丰收、人间的吉凶祸福等,都是由神仙鬼怪主宰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最早的以门神为图式化题材的年画。汉代还没有造纸术、印刷术,人们便直接将门神绘制于门上或者建筑物上。汉、魏、两晋到南北朝的墓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