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 21 世纪对教育进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进展特点的要求。一般认为,这种转变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纬度:一是学习主体由他主转向自主。他主学习是指一种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指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二是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凸现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讨论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他主到自主,由强调学习结果到强调学习过程,这是现代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特征。1.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的教学方式必须随之转变。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是一种制造性的学习。这种制造性的学习方式要求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具有制造性。老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制造性地参加文本(主要指教材)的意义生成过程,使文本显露新的意义。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制造性思维的火花,鼓舞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对老师角色、师生关系等的重新定位,是对老师制造性的挖掘和呼唤。2.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教材呈现形式的转变。自主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探究、发现的过程,而真正的发现学习,又总是伴随着对教学材料的重新组合。为了便于自主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问题情境。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制造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探究。问题的提出,除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寻外,教材也必须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因为教材是师生对话的基础。3.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感培育。新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同时获得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以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另外,新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培育。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仔细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二、随着课程改革和素养教育的实施,当前关于自主性学习方式的讨论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探讨和争论最多的、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