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_第1页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_第2页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_第3页
小议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埃利斯1985)。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我国,有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多数为英语),对于那些连母语都不能完全掌握的孩子而言,过早学习第二语言真的有利于语言进展吗?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比成人更擅长学习第二语言。对此,学者们进行了很多讨论。 1 关键期假说 在这个领域,影响最大的讨论是伦尼伯格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更有优势是由于生理因素,他认为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 岁)之前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学习者不会像在关键期内的学习者一样成功,而且很容易产生外国腔。这是因为,青春期以前,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参加了语言学习,大脑可塑性较强,语言习得较快,也较为成功;而在青春期后,大脑发生了侧化,逐渐失去可塑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 2 关键期的相关讨论 关键期这一假说,是针对母语习得提出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对于关键期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学者们看法不一。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提出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和认知进展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习得水平出现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赞成关键期理论的学者则以实证讨论为依据,坚信关键期假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推翻。 二语习得领域里,支持关键期存在最具代表性的讨论是Johnson 和 Newport(1989)的实验。实验组被试是母语为汉语和朝鲜语的美国移民,年龄 3 至 39 岁之间,接触英语的时间为 3 至 26年,平均为 10 年。对比组是一组本地人。讨论者用 276 道语法推断题口头方式测试被试的英语知识。后来又采纳笔头方式实验,结果是:7 岁之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英语水平与本地人无显著差异;7 岁之后移民的被试,其英语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讨论者将这个差异归因于生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发现第二语言习得的衰退期始于 7 岁,而不是伦尼伯格所说的青春期,这说明关键期即使存在,具体年龄却有争议。 1989 年 Long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