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 牛奶质量直接关系到奶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进而影响牛场和乳品厂的经济效益。影响牛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乳成分,因此根据市场需要改善牛奶品质成为各国营养学家讨论的热点。牛奶产量和牛奶乳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遗传、生理、环境控制及饲养方式外,供给奶牛日粮的营养素是调控牛奶乳成分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日粮精粗比、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采食量。调控牛奶乳成分各营养素间有互作效应,在生产实践中,生产者当使用某种饲料原料或改变某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时,在提高牛奶中某一指标浓度的同时往往会降低另一指标的含量。因而系统的讨论这些因素并人为的综合调控以满足人类对奶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量是很重要的。 1.干物质采食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营养摄入量)影响着奶牛奶产量和乳成分。提高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就会相应提高奶产量和乳成分,特别是乳蛋白的含量。如在绝食、低营养水平或采食量降低情况下,此时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下降,而乳脂率在短期内会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此时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提高,激素动员体脂而形成,但长期低营养水平,使奶牛产生适应性调整(需 2-3 周时间),进而降低乳脂率及非脂固形物含量。 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为了能使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要有一合理的日粮营养素和正确的饲养方式。根据奶牛体况、体重、胎次、泌乳时期和奶产量,采纳分群饲养;奶牛饲 槽 要 洁 净 , 适 度 的 高 低 ( 让 牛 自 然 低 头 采 食 ) 及 宽 度(54cm);采纳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法比精粗分开饲喂法能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3-4 次),保证奶牛有 6-8 小时的采食时间;适宜的精粗比,随着精粗比的提高会相应增加采食量,但不要超过 60:40,否则会造成酸中毒进而降低采食量;适宜的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应在 22-40%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应在 17-24%,随着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提高,会相应降低干物质采食量;适宜的粗脂肪供给量,不要超过 6-7%,否则采食量相应会下降,主要是脂肪对瘤胃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脂肪使日粮适口性降低,影响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肝脏脂肪的氧化;适宜的蛋白质水平,非蛋白氮和过高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采食量;适宜的饲料水份(35-50%),特别是发酵性饲料,如超过 50%,含水量每超过1%,总干物质采食量下降体重的 0.02%;充足的饮水,饮水要及时、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