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方式 摘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教方法的偏差导致许多孩子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独立性强,情感强烈,富于热情和激情,但不愿与别人团结合作,忽视他人价值。所以,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团结协作班集体培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家教方法的偏差导致许多孩子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唯我独尊,不愿与别人团结合作,忽视他人价值,给 21 世纪人才的形成埋下了隐患。所以,对现在的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已成当务之急。而这种团结协作精神应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培育起来的。 1 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集体归属感 所谓集体归属感,就是一种让每个成员能在集体中体会到家的温温和寻找到情感支柱,它是班级竞赛中不竭的动力。追求归属感是一个人生存的内在需要。没有哪一个人,不同意在一个能让自己看到希望、具有无穷潜力的集体之中学习生活的。正如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格尔茨·马尔克斯的台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绝对不会加入成员水平和我差不多的俱乐部。”学生何尝不是这种想法?有了集体归属感,自然多了集体责任感,多了团体协作精神,多了奉献精神,多了努力和仔细,继而多了集体归属感。如此循环,教育就将渐入佳境。笔者第一天迎接新同学时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Onefamily,onedream(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梦想)。这是我套用2024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词而想出来的。我跟他们说:“无论你来自何方,过去如何,现在我们属于同一个家庭,拥有同一个梦想,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我们这个集体的形象。”在接下来的军训中,有一个学生因为骑单车手摔得很厉害,硬是一声没吭,坚持训练。后来他在日记中说,一切的坚持都是为了班级荣誉,而反过来这种坚持也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强。 2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老师就像黑夜里走路。中专阶段的学生独立性较强,假如老师只是一味地加以说教,学生必定会反感。他们会更多地要求行为、道德评价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做过于严格的限制,能够支配自己,不喜爱保姆式的教育。 团结协作不是要抹煞学生的个性,而是在极大地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各尽所能,为集体争光。在平常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以及学习中,同学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个人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却追求着同一个目标。小组有小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