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关于农村家长的教育误区及策略 在一次召开毕业班家长会的前夕,学校派发了 120 份的调查表,回收 113 份。通过讨论这些调查表的数据,笔者了解到目前农村家长家教中存在着诸多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育生涯浅谈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误区一: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原有的知识基础 调查表中,对孩子成绩表示关怀的达到 80%。每当孩子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首先关怀的就是“你考了第几名”。假如考得不理想,便打骂、训斥,不管孩子是不是比原来进步了。 前年,我任教五年级语文,就碰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在老师和组员的帮助下,该生的语文成绩从 29 分起逐步提高。期末复习时,他考出了 58 分,看来及格有希望啦。为了给他鼓鼓劲,我让他一定要把试卷拿给妈妈看,给他妈妈一个惊喜—我进步了。孰不知,第二天,该家长特意找到我,说:“钟老师,这孩子,昨晚给我打了,才考了 58 分!”我愕然。。 这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理。他们不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对子女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针对这位家长的特例,我根据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找到相应的对策。 对策一:改变教育观念,探究学生“最近进展区”,促使学生家长一起进步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人现实存在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认知水平与通过别人帮助和进行模仿所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总有一个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人的“最近进展区”,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范围,即所谓人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那天,我根据这个“最近进展区”的原理,与家长座谈,让这个家长明白: 1、孩子是怎样从 29 分进步的。 2、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差,就不要拿他跟成绩优秀的同学比较。 3、只要孩子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就是进步了,家长应该表扬他的进步,促使他更加乐学。 那个期末考试,结果如我所料,该学生考出了三年中唯一的一个 67.5 分。这个实例说明了,只要家长实事求是地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制定合适的期望目标,再加上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误区二:注重为孩子无私付出,忽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日前,媒体曾经报道:“追星”女杨丽娟的父母“无私”奉献13 年,尽力供给女儿“追星”费用,致使家徒四壁。最后父亲甚至不惜跳海自杀。 再看看我们调查问卷上的数据:高达 70.8%的孩子“很少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也就是说,我们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