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培育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审美能力的主要学科,以培育学生审美素养为前提,紧紧围绕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育审美素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有利于树立学生审美观、加强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三点见解,从而总结了培育审美素养的几个有效渠道,希望为有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素养 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奠定学生音乐演唱基础,提高音乐识谱能力,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教学,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小学生因为其年龄比较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审美观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以音乐教学培育其审美观非常必要。文章针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以小学音乐教学为前提展开了论述。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审美观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在思维认知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老师很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音乐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音乐演唱、识谱水平,并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在培育核心素养期间,老师也可以着重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引导,以达到提高审美观的教学目的。一方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从欣赏过程中培育鉴赏音乐、解析音乐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的教学,扎实学生音乐基础,进而提升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以人音版《百鸟朝凤》一课为例,因为这一课涉及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唢呐,所以在教学期间,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百鸟朝凤》,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随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欣赏《百鸟朝凤》,让学生积极对歌曲进行感受和体验,也可以进行音响模仿,从中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方法、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唢呐这种乐器进行深化探讨,了解唢呐表现出来的音乐张力,可以使用语言或者绘画的方式抒发自己的音乐情绪。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欣赏《百鸟朝凤》歌曲,创作一个漂亮的乐章。在乐曲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森林中,旭日东升,仿佛一切刚睡醒。接下来便要倾听乐曲中美妙的声音。在乐曲的第二段,鸟儿聚集在一起,接下来再听,到了大森林中,一切生机勃勃,好像鸟儿在开会。第四段还有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到了乐曲的结尾处,知了唱出了美妙的乐曲。“同学们,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出现的一声长鸣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