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新探论文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讨论的总课题。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由于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美术课堂教学有多种类型。不同的学习领域有不同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就有所不同。因此,所实行的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就以上四个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应用,做如下探讨。 (一)“欣赏·评述”课 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设置情境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而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育,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老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同时,在欣赏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育,让学生有能力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老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制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育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老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育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加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