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 二、基本理念(3) 三、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 一、总目标(7) 二、阶段目标(7) 第三部分 容标准(9) 一、容说明(9) 二、容标准(13) 第一学段(1~2 年级)(13) 第二学段(3~4 年级)(16) 第三学段(5~6 年级)(20) 第四学段(7~9 年级)(23)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28) 一、教学建议(28) 二、评价建议(29)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0) 四、教材编写建议(31) 附录(33) 一、案例(33) 二、名词术语解释(36) 第一部分 前 言 在推动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进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进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养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进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为国家培育全面进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的制订,力求体现素养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制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与责任感,进展制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并培育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与制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 二) 引导学生参加文化的传承和沟通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