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行为及其对策讨论论文 论文关键字:课堂问题 论文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干扰教学的现象,造成教育秩序混乱。如,有的学生对教学形成逆反心理,违反教学纪律;有的学生则过于焦虑,恐惧不安;有的学生由于自制力差,频繁发生与教学不相干动作;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神经过于敏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上从不参加沟通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课堂问题行为。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老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老师的教育失策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老师的失策直接相关,甚至有些问题行为还可能是老师直接造成的,因而决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老师的失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的教育观、学生观 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会直接影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如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将升学率作为指导思想,把分数作为唯一指标。教学上搞题海战术,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学习成了无边的“苦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逆反行为,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对抗性行为。而且,学生会因考试、课业负担过重、同学间的剧烈竞争而产生巨大的压力,这样神经整天就会处于紧张之中,得不到调整就会产生脑功能失调,出现干扰学习的问题行为,如注意力涣散,多动。 2.管理的缺失 许多老师过于将注意力放在学科内容方面,忽视自己在课堂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实际上,学生中问题行为的出现与任课老师在课堂管理上的不当和失败密切相关。 美国哈佛大学 1968 年证明了这一点讨论者采纳因素分析的方法分离出老师的 3 种管理行为:随机应变、专横与惩处。学生的7 种行为是:合作、积极参加、活动、探究、求成、助人与凝固。讨论结果表明,老师的随机应变与学生的合作积极参加以及求知特征成正相关,老师的惩处与学生的合作、积极参加活动、求知和助人的特征成负相关。相反,老师的专横与学生的合作、积极参加活动、求知和助人的特征成相关。 3.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