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杜华平 发布时间:2024-11-28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肯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的教育形势和环境下,已经无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养评价,促进个体和谐进展的进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旨在激励学生全面进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我们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我校对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一、评价容多样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只看重分数,这对学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标准模件,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看看谁合格谁不合格。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不断进展的个体。我们常说“要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校从评价的容上,要求老师们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进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如在课堂观察时,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进展。老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以推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再比如我校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价,我们要求老师们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对作业的态度、书写与格式的规程度进行评价;二是从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而且要给学生与时订正错误、再次学习的机会。比如某个学生的作业从态度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