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老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2024 年 8 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老师培育计划的意见》(老师〔2024〕5号)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老师领域将“重点探究小学全科老师培育模式,培育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老师”。小学全科老师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前在我国以分科老师为主流的老师教育领域,全科老师尚属一个新课题,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厘清。而在这诸多的问题之中,全科老师“因何存在”又应“如何存在”,亦即其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的问题则应首先予以辨析。一、能力综合:小学全科老师的专业属性特征“小学全科老师”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的正式提出在中国,目前在国为数不多的讨论中,一般认为小学全科老师是由具备相应资质老师的教育机构专门培育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讨论与管理的老师。根据这个定义,为区别于传统的分科老师,小学全科老师的特别规定性往往被界定在胜任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全科教学”能力上。但是,“全科教学”是否足以成为小学全科老师质的规定性呢?(一)认识误区:当前我国全科老师是农村小学教育应时之需下的“被全科”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小学全科老师的实践并非完全是社会经济与教育理念进展的产物,相反,其最早的政策设计与实施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应时之需。2024 年,省实施“农村小学老师定向培育专科计划”,首次提出培育五年制专科层次的“全科型”小学老师。由此肇始,、、、XX 等省(自治区)相继把培育全科师生作为解决农村教育现实困境的突破点,并逐渐将其学历层次提升至本科。全科老师首先面对农村小学成规模定向培育,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居住分散,使农村小学点多面广,而且规模小,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庞大的农村人口流动使本地常住人口减少,学校生源也直线下降,许多学校不得不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师资缺乏、年龄老化,且学历层次、学科结构不合理,以至跨年级、跨年龄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老师实际已经充当着‘全科老师’的角色,一个老师身兼多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相关省市在定向培育全科老师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解决“音体美等小学科专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