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摘要】体育是小学阶段实现学生身心健康进展的重要学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开展体育游戏也成为老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思路。但是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渗透体育知识,还应做好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实现身心协调进展。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入手,对体育游戏中的道德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体育游戏设计探究道德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道德教育;实践策略 一、分析德育价值,设计体育游戏内容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体育游戏恰好契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在个体游戏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加自由的探究空间,并尽最大的努力表现自己,展现个性,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集体游戏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监督中认识到规则的重要,并主动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建立人际沟通与沟通,提升团队精神,在拼搏、努力、奋进中强化心理素养,提升思想境界。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分析游戏中的德育因素,并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为实现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老师设计了双人持球障碍跑接力的游戏,在游戏内容设计中,老师不仅分析了学生在游戏中体能的训练,更强调各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荣誉的激励下相互帮助、奋力拼搏,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二、渗透德育因素,优化体育游戏过程 小学生好胜心很强,希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占据优势,而一些包含竞技因素的体育游戏,则满足了小学生在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竞争情境中,逐渐突破自身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局限,以获得新的成长空间。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对竞技性体育游戏的设计,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因素,引导学生在竞争与拼搏中重新定位自我。在小学足球教学中,老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设计了趣味游戏。首先,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强调足球作为一种集体性运动的特点,并系统讲解足球游戏的规则,要求各组学生理解并遵守规则。其次,在竞赛中,老师应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对犯规的学生给予处罚,同时鼓舞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展现足球技巧的灵活性,对对方的传球迅速做出反应;第三,根据各组的表现给出公正评判,让学生在反思与回味中体会足球运动对身心素养的锻炼,进而在趣味中提升道德素养。 三、注重学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