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所向披靡一.外国电影理论进展史 (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 (德)抽象电影 抽象电影 (法)纯电影 (法)印象派电影 (法)先锋派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 20 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究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 1925 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 1925 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 1925 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究的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拍片活动开始于 20 世纪 10 年代末,于 20 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上小异的实验电影。20 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商业化倾向严重,这使得欧洲的电影艺术家产生了振兴民族电影的愿望;二是一战带来的精神危机加速了 19 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进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他们的艺术主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和手法,并制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躲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容,主“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