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_0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_0_第1页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_0_第2页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_0_第3页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李安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之一。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蜚声国际影坛,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李安以其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的执著精神,征服了世界影坛,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安的成功在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家庭题材,他是以一个完整并且强大的叙事力来完成其表达的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主题。李安的这种独特的贯穿中西方文化的电影风格值得我们讨论和思索。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李安学贯中西的导演风格。对从李安的个人经历、整个社会的背景以及他所拍摄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识与伦理道德批判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论述。李安是中西方教育结合的产物,他的电影也是两种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就李安及其所带来的“李安现象”作一深化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进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学习。 序言 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三人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新生代最重要的导演。台湾著名资深影评人焦雄屏女士曾把侯孝贤和杨德昌两个人对电影的不同认知和信念加以对比,她认为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所实行的是现代人的中庸之道,他游刃于杨德昌的理智和侯孝贤的情感之间,“取其道而用之”。学贯中西,正是李安的导演风格。 第一章与电影结缘 一、往事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当他拍摄完成其处女作影片也是奠定了其杰出导演地位的影片《推手》时,是 1991 年,当时他已经 37 岁。 李安 1954 年 10 月 23 日出生于台湾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台湾屏东乡下长大。1972 年考入台湾艺专影剧科导演组学习。1974 年获台湾话剧赛大专组最佳演员奖。1975 年他自己编导,摄制了一部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1978 年赴美留学,在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学习,两年后获学士学位。1980 年凭着以前的作品《星期六下午的懒散》进入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纽约大学电影系是美国培育电影专业人才的一座摇篮。这所大学云集了美国众多电影业内的资深教授和专业学者。李安在这样一所大学学习,自然而然为他后来的导演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83 年因拍摄纽约街头失业演员求生百态的《荫凉的湖畔》而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和1983 年台湾金穗奖最佳剧情片奖。他于 1985 年毕业,获得纽约大学电影硕士学位。他的毕业作品是 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