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评价性语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调查报告 课堂评价性语言是指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在不断摸索改进课堂评价性语言后,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根据得到的数据,将讨论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一、调查过程:1.调查对象:九年级学生2.调查人数:147 人3.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1).历史课堂中,你觉得自己得到尊重了吗? A.得到尊重 一三 4 人 占 91.2%B.没得到尊重存 1 人 C.一般 12 人(2).历史课堂中,老师对你的评价客观吗? A.客观 121 人 占 86.4%B.不客观 2 人C.一般 24 人(3).历史课堂中,老师的评价性语言: A.常常鼓舞我 109 人 占 74.1% B.常常损害我 1 人 C.间或鼓舞我 34 人 D.间或损害我 3 人(4).历史课堂中,老师的评价对我学习历史: A.有指导作用 一三 5 人 占 91.8% B.没指导作用 2 人 C.无所谓 10 人(5).你对目前历史老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满意吗? A.满意 127 人 占 82.3%B.不满意 1 人C.一般 19 人二、体会: 长久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通病之一,就是老师过度地控制课堂,老师是真理代言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英国教育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洛克认为:“老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德行的、持重、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常常庄重、安适、和气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在大力提倡素养教育的今日,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才与成长。而改进老师课堂评价性语言、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正是建立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1.学会巧妙地尊重自己的学生。十几岁的初中生年轻好胜,自尊心特别强,对老师的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很敏感,都会做出不同的情感反应,老师喜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由于被爱而心情愉快,激发他们积极进取,产生上进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我的课堂上,师生沟通是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理解的对话过程,我的课堂评价性语言尽可能地去尊重每一个被评价者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也有自己的情绪波动,在实际操作中,我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也有不得当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人格和学生的人格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运用灵活的技巧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