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法律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进展,使学校心理素养教育工作一开始就能够科学化地进行,为了仔细总结经验重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各种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必要开展心理素养方面的教育科研。同时,由于学校心理素养教育的特别性,它与一般的学科教育课程教育不同,其成果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心理学的名词和定义,而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后,学生个体心理素养水平的进展程度。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其质的提高,有赖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讨论和指导。现就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建议。 1、要重视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老师个人的进展,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 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当然也包括老师。因此,应把师源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减到最低程度,避开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第四,使学校每一位老师树立关怀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对每个老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2、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进展性的,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要放在进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对学生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同时还要兼顾极少数有障碍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初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并重,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还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把理论讨论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今后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采纳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例如提高各科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学校正规计划中,保证课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组织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