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系统论特征探究 一、系统学的基本涵义 系统论最初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他认为生命现象是不能利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做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些极其复杂的事物,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可以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描述[6]。钱学森根据现代科学知识的新进展以及各门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把科学分为九大门类三个层次。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是对具体科学和一般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论属第二层次,属于一般科学或横断科学,它反映了现代科学进展的综合趋势,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综合把握对象的一般方法论[7]。然后第二层次演化成具体科学门类的第三层次,这一层次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而百度百科上对系统论作出这样的解释:“系统论是讨论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讨论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5]系统论的产生和进展,为人们认识复杂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系统方法,它启发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与思考自己身边的各种复杂事物与现象,带来了思想观念与讨论方法上的革新。同样,系统论对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讨论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发。在家庭教育讨论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许多复杂的家庭教育问题和现象,仅仅从单一的思维方式或一元的理论来解释已经愈显困难和局限,“方法论的适切,是夯实教育理论之基的关键,它为理论的适切性和实践的适切性提供了必要条件”[8]。系统论对于家庭教育规律和原则的阐释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和关联性。 二、系统论对家庭教育讨论的适切性 家庭教育讨论是多学科、多视野的,也注定了它的讨论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讨论者们越来越多地学会多学科多视角审视家庭教育,涉及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