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报告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报告_第1页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报告_第2页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报告_第3页
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一.问题阐述实验现象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亦是定量讨论结果的主要证据。数据对于实验教学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尊重事实,漠视实验数据的现象仍常常出现,具体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数据收集存在的问题1.数据收集不真实如《摆的讨论》一课教学中,由于测量的次数多,时间紧,而测同一摆重或同一摆长前后时间又几近一样,于是有小组就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推测了后面的数据。又如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时,有一小组的火柴掉下来的顺序明明不是有规律地从左往右,但听到其他小组火柴都是从左往右有顺序地掉下来,于是他们也修改了自己的数据。2.数据收集不准确如教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把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一样的试管中来比较,结果教学中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装油的试管比装水的试管还要重,原来是装水的试管壁薄,装油的试管壁厚,实验准备时老师并没有发现这个现象,结果出现了上述问题。3.数据收集不全面老师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各小组虽然都做了同一个实验,但老师只选择 1-2 个组的实验表进行展示汇报,而其他组的实验数据一概不论,就草草作结论,这样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很难说服所有人,也很容易出错。(二)数据整理存在的问题1.整理方式简单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设计小组或个人填写的实验数据表格,但对全班汇总的实验数据形式容易忽视,呈现方式比较简单。在数据呈现时,要么逐一呈现小组原始记录单,要么按小组顺序呈现数据,平常更少使用统计图来整理。黑板上数据显得杂乱无章,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2.数据取舍不清实验结束后,尤其是多次重复实验后,学生对于到底应该取哪一个值有时往往不清。例如在《摆的讨论》一课中,让学生对于 10 秒之摆摆动的次数进行记录,实验次数为 3 次。学生完成实验后填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0 秒摆动的次数898对于这组数据,到底应该取 9 还是取 8 次?还是取其它值?这时假如没有老师明确的指导,学生就不是很清楚。(三)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1.数据分析肤浅实验结束后,老师把数据排列之后直接引出实验结论,对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没有充分挖掘,浪费了学生辛苦获得的宝贵数据资源,这样简单的处理不利于培育学生数据分析能力。2.排斥异样数据所谓“异样”数据指的是不能支持实验结论的数据,它产生的原因较多,课堂上也常常出现。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