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推行精细化管理理论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诞生的,但它在管理领域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应用于工业或企业。其实,现代管理原理、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就是建立在泰勒、吉尔布雷思、甘特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因而,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也可以借鉴、移植、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第一节 学校精细化管理涵的讨论目前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系统、不统一,学校精细化管理还处于初步推行阶段,因而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也还在讨论之中。主要的一些观点是: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的三个境界是:规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因而,学校精细化管理要从传统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要达到的三个境界是:由经验型管理向规化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模式化管理向特色化管理转变,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爱心育人,精心管理,细心教学,真心服务”。其目的就是要把平常学校常规中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这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学校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做到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准,就是准确无误;细,就是细致入微;严,就是严格认真。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遵循六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遵循规律原则、渐进连续原则、全员全程原则技术创新原则、促进进展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应当处理好八个关系,即要处理好精细化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关系、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追求细节完美与提高管理效益的关系,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校精细化管理可以采纳“双向实践模式”。“双向实践模式”包括“横向实践模式”和“纵向实践模式”。“横向实践模式”可分为:一、“四对象模式”,“四对象”即人、财、物、事。二、“四层级模式”,“四层级”即第一层级“学校”、第二层级“部门和年级”、第三层级“班级”、第四层级“师生员工”。三、“五重点模式”,“五重点”即常规管理的五个重点:安全、德育、教研、后勤质量。“纵向实践模式”又可分为“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模式。 学校精细化管理力求层级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常规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目标细化,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