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文稿价值推断 各学科专业期刊伴随着学科讨论的制度化而诞生,各学科知识的最近进展诉诸文稿(即学术期刊论文,体现学术讨论的成果),并以专栏的形式进入期刊,实现本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沟通。期刊作为讨论者、作者、编辑等人员精神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作为客体的文稿其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睿智编辑和执著作者都必须特别加以关注与讨论的。现实中,更多期刊存在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稿源充足,但质量差。当发表文章于核心期刊、某些重要期刊或者某某来源期刊作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定职称、申报学位、申请课题的必须条件之一时,涌现出大量的质量鲜有提高、选题重复的平凡之作。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出更多的“熟人稿”和“关系稿”。这种现实情况,需要学术期刊编辑能够在鱼龙混杂的海量稿源中“慧眼识珠”。二是专家审稿存在困境。专家自身的学术观点和主观好恶会影响到审稿时的讨论和判别,并且专家资源的稀缺导致专家审稿需求和专家审稿供给间的严重失衡。稿源充足但质量差以及专家审稿存在困境的状况倒逼催生了“责任编辑”制。“责任编辑”制,一般来讲,就是在鉴定、筛选文稿的过程中,需要责任编辑科学推断、公正鉴别出有价值的文稿。“责任编辑”制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因为:第一,学术期刊编辑清楚期刊出版、发行、运作等问题,对稿件的推断与期刊的风格、选题、定位相符,能够提高期刊的质量;第二,学术期刊编辑对期刊方向和范围、期刊稿件质量以及发稿率的基本情况都能熟悉掌握,审稿力度可从期刊的角度把握“分寸”;第三,学术期刊编辑间对文稿的直接讨论,使得承担审稿专家职责的编辑对文稿质量更容易做出快速推断。编辑对文稿价值的快速推断,并不是主观和直觉的外在推断,而是建立在好文稿的价值表征之上进行的理性和专业推断。本文从期刊编辑推断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文稿价值的内容表征及参考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力图为期刊编辑构建一个基本文稿价值推断的框架。 一、文稿价值的形式表征 1.语言的深度加工编辑对学术期刊文稿的推断就是从文稿的词汇语法解读到语篇的语义,与具体的科研活动的情景相联系,放置在整个学科进展态势和讨论现状这个文化语境中发现讨论的价值。编辑通过语言对文稿价值的推断可分为两层加工:低层浅度加工,就是对文稿逻辑是否清楚、衔接是否流畅、措辞是否得当、行文是否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推断,这个层面的推断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