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论文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育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推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制造。假如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学生在努力探求和挖掘自身亮点的同时,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接受了德育、美育教育,所以“感知与想象”这两个心理要素应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使学前幼师教育培育目标得到初步体现。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不仅进行认识,还会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音乐审美理解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用某种感性形式对审美活动意蕴进行直接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倾听、体验、观察、欣赏某种事物产生情感之后才去活动的,审美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活动、组织活动。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理性因素,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整个过程中。学前专业音乐老师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应运用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行为、语言等要素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某种审美情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因材施教,使学生向个体素养多元化的理性高度进展。所以,“情感与理解”这两个心理要素能够健全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格品行,通过进展制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开发自身的智育功能,具备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和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而成为优秀的幼儿教育者,这是培育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所在。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有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老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