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_第1页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_第2页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_第3页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 [内容摘要]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克服社会福利制度中“奖懒罚勤”的缺陷,西方发达国家对获得社会救助受益者增加工作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国家实行了“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胡萝卜”政策是增加工作回报;“大棒”政策主要包括出台寻找工作并接受就业机会的法令,并对不服从工作安排者实施制裁。 [关键词]社会救助改革,强调工作,发达国家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各项目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满足贫困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社会认可的最低生活保障。从 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开始,经过几百年的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体系完善、保障水平较高的社会救助制度。但是高水平的社会救助体系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问题是所谓的“福利陷阱”,受益者对社会和政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从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西方学者开始对社会救助进行反思,各国政府把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 一、“无责任即无权利“——对受益者的工作要求 9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的明显趋势是对获社会救助的人们增加工作要求。在英美产生巨大影响的“第三条道路”扬弃传统左派“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主张实行“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的积极福利政策,主张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要求每个人尽义务,以此鼓舞形成自立而不是依赖性的福利政策氛围。 在美国,克林顿的福利政策折衷性质明显,它是不受约束的市场资本主义的右倾观念与社会平均主义的左倾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其社会保障主要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困境,在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其理念从最初的单纯性救济改为工作性福利(welfare-to-work)、由原先的普遍福利转为有限救助、由建设福利国家变为进展多元合作。这种转向的标志便是在社会救助中增加对工作的要求。例如,接受援助的单亲父母两年内需要每周工作至少 20 小时;2000 年进一步增加到每周 30 小时,核心家庭每周至少要求工作 35 小时。美国联邦政府还制定了社会救助受益家庭的就业目标。1997 年,社会福利受益家庭至少要求实现 25%以上的就业,核心家庭则要达到 75%;2024 年社会救助受益家庭就业率增加到50%,核心家庭则要达到 90%。没有完成目标则要给予相应处罚,第一年联邦政府将减少 5%的拨款,以后每年的减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阳光书坊+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阳光书坊,传播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