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存款保险制度分析论文_0

存款保险制度分析论文_0_第1页
存款保险制度分析论文_0_第2页
存款保险制度分析论文_0_第3页
存款保险制度分析论文 摘要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和扩展的委托人缺失的委托-代理模型来分析银行挤兑的产生、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后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对文章中涉及的问题做出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与对策。 关键词存款保险委托—代理挤兑道德风险 1 委托—代理模型 1.1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对下面问题的模型化:委托人想使代理人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但是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足量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1.2 一般化的模型及应用 一般化的模型是从莫里斯(Mirrlees,1974,1976)和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鄄 eterizeddistributionformulation)演变而来得。我们假设存款者(委托人)与银行(代理人)面临一个长期的合同,两者的收益函数分别为v和u。银行是风险中性的,存款者是风险规避的。银行的可观测收益?仔和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Z,其中Z为外生变量;存款者的收益S是?仔的函数。同时,假设当发生金融风险时,银行可能选择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也可能消极对待,其联合分布的密度函数分别为hH(?仔,Z)和hL(?仔,Z),相应付出的成本分别为c(H)和c(L)。那么,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的优化问题如下: v(?仔-S(?仔))hH(?仔,Z)dZd?仔 (IR)u(s(?仔))hH(?仔,Z)dZd?仔-c(H)≥ (IC)u(s(?仔))hH(?仔,Z)dZd?仔-c(H)≥u(s(?仔))h L(?仔,Z)dZd?仔-c(L) 参加约束条件(IR):表明当发生金融风险时,银行假如积极实行有效措施规避风险,那么他获得的总收益应该大于总的机会成本。 激励兼容条件(IC):表明当发生金融风险时,银行积极实行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比消极对待所取得的收益高。 模型的金融学意义:假如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不影响银行在金融风险发生时的选择,那么存款者就可以仅从收益状况观测银行的工作情况,而银行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该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激励与保险的折衷(Trade-off)。假如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影响银行在金融风险发生时的选择,那么银行在金融风险发生时的决策能力就必须写入合同。存款者可以根据收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办公文档专营+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办公文档,欢迎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